先講點題外話說說自己玩耳機的經過,才會帶出跟 miniQ 的緣份 (誤)。
剛開始接觸音響的時候只是學生,理所當然的從耳機入門。
耳機聽了一圈,從 日本的 ATH、Denon、美國 Grado、德國的 BeyerDynamic、Sennheiser,
到最後落腳在奧地利品牌 AKG 上,終於找到我喜歡的聲音。
在那個旗艦還是一萬出頭就可以買到的年代,常跑耳機店就可以把旗艦統統聽過一輪
Beyer 的 DT880/990 , Senn 的 HD600/650 ,Grado RS1/GS1000
都曾經讓我一時瞠目結舌、心亂如麻。
而 AKG 為歐陸耳機三傑之一,素以清亮飄逸、靈動無端著稱,
但在剛入門時就聽說 AKG 的難搞,所以一直不敢輕易跨出與 AKG 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反而是我妹為了要作詞配唱,有監聽需要,而先購入了 AKG 的 181DJ 這支專業監聽耳機。
在那個還不用考慮錢夠不夠生活的學生時代,我擁有的耳擴也換了又換,價格持續上飆,
『也到了想試試 AKG 的時候了吧』心底的小惡魔如是說。
於是,前往台中 弘達 試聽購買。
最後購入了素有『小公主的哥哥』(誤)之稱的 AKG K702 這支旗艦耳機。
(附帶一提,弘達給的 K702 價錢實在太甜,毫不考慮就決定買了!)
K702 的聲音比『小公主』K701略為粗壯些,不再純為纖細的弦樂器獨唱,
保留了聽樂器時大部分的質感、音場,卻又更可以適合流行樂著重中頻低頻的走向,
對聆聽時古典與流行各半的我來講,是很棒的選擇。
此時因為自己擁有的耳擴價格很高,也以非常搭配 AKG 著稱,
在得不到應有的感動,體會不到應有的 CP 值之下,決定重新以 K702 為基礎,重整系統。
(簡單說就是整套賣掉啦!!)
整套賣掉後,仔細尋思,如此高價且評價如此之高、又頗為搭配的耳擴,
為何無法讓我體會到應有的聽覺震撼或感動。
最後歸納原因可能是『一步登天』!
音響的世界,CP 值的邊際效益出現的很快,每提昇人耳能感受的 5% 音質,
可能需要的所費是指數級數上升的。
若沒辦法 5%、5% 去慢慢享受升級感的過程,
選擇一次花大錢升 3 級,一次也只得到提昇 15% 的提昇 (以現實面來說甚至更少)。
更甚之,音響界的 CP 值從來不是真實儀器可以測量的『音質』、『真實度』,
而是個人主觀的、虛無飄渺的『爽感』、『爽度』。
以我個人來說,慢慢提昇三次 5% 的音質能得到的爽度遠高於一次 15%,
因此也才有了這次整組砍掉重練的情況。
砍掉重練之後,重新考慮各項器材預算的分配。
打算先從 4 位數字的器材開始玩起,一邊考慮廠機,一邊也有不少好友從旁推坑....
在某次聊天中,得知早已赫赫有名的輕量化耳擴套件 miniQ 居然有 『重裝版』!!
怪怪,明明訴求是簡單、省空間的小東西,怎麼會有人搞出個大五倍體積的龐然大物呢?
而且居然得到嘉義號稱神人的 S 神如此大力推薦!?
實在太令人訝異,因此馬上整裝前往嘉義家訪 S 神 !!
沒想到這台 miniQ 不只讓 S神阿中哥跌入管坑,
也開啟了我與 miniQ 的孽緣 ~""~
在這次家訪中,阿中哥不斷換管,我們也不斷地訝異,原來 miniQ 的潛力這麼大。
在改變供電方式、替換交連電容與電源濾波電容、更換OP、換管後,
整個動態、音場、細節、音色,都呈現一種倍數級的提昇 (當然...還有體積與價位)
不只定位精準、音場寬大、細節呈現提昇數倍、音色上也頗為搭配 AKG 的聲底,
把 AKG 可能略薄的聲底穩穩的補起來,再把高頻推向更高的層次。
AKG 原來就擅長的音場,則與 miniQ 相輔相成的相得益彰了起來。
回家後輾轉難眠,但實在無力負擔三倍於原始價格的重裝版 miniQ ($$都被移作別用啦)
隔天到實驗室,發現所有 DIY 電路的工具,實驗室裡一應俱全啊!
電源供應器與示波器這些一般小玩家很難有的器材也都沒少。
這不是上天給我的一個方向嗎!!!
經過阿中哥的介紹,認識了『重裝版 miniQ』的作者盧兄,
是一位在 miniQ 上耕耘許久的前輩,幫我從 0 開始建構 DIY 的世界。
經過他的悉心指導,我才慢慢步上了 DIY 這條路,直到現在。
想當然爾,從開始就是玩 miniQ,到現在還是 miniQ,研究最深的當然也是 miniQ 囉~
ps.在開始 DIY 此間,也收了阿中哥拋出的 K501 這支停產好耳機,
才瞭解人說的老 AKG 味是如何的吸引人。
音場遼闊、推好的話幾乎沒有毛邊、滑順卻如拋上天際的高頻,
聲音絕稱不上暖,但會讓你從心底升起一個暖意的那種華麗的聲音。
最後在 K702 與 K501 之間選擇了 K501,拋棄了舊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